22. 從橄欖油到萬金油
不論橄欖油也罷,萬金油也罷,這些都是芝麻小事,要緊的是,我們要求神賜給我們「得救的智慧」。
我曾在「台福通訊」以及「休士頓聯合鄉訊」發表了一篇文章「絕對與相對的」,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,有一些兄姊鼓勵我多發表這些思考性的文章,其實我主要用意只是拋磚引玉,希望能藉此引發大家對真理的追求,就連我自己的看法也是「相對的」,是有待討論的。
聖經是神的話語,祂是絕對是永不改變的;然而人對聖經的領受卻是相對的;如果把相對的事情絕對化,就會產生許多 紛擾;君不見同樣一位上帝,同樣一本聖經,卻產生了幾百個甚至幾千個不同的教派;其實「上帝的道是活潑、是有功效的,比一切兩刄的劍更快,甚至魂與靈、骨 節與骨髓,都能刺入剖開,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,都能辨明。」(希伯來書四:12)
台北有一間教會叫「靈糧堂」,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好,因為上帝的話就是我們的靈糧,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二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(路加四:4)。既是糧就是要吃的,而且要消化成為營養,既是靈就要用屬靈的心去領受,而不是用我們有限的知識去理解。約翰福音十 六章13節「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,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」可是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,而是要靠聖靈的引導才能明白真理,所以研讀聖經不能只看字義還 要求靈意,例如馬太福音五章29、30節「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,就割出來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;若是右手叫你跌倒,就砍下來 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下入地獄。」有人讀聖經讀到這裡全身發抖,其實照靈意來解釋,上帝是要我們徹徹底底的悔改,如果在什麼地方跌倒,要 再從什麼地方爬起來,否則禮拜堂不是坐滿了缺眼缺手殘廢的人了嗎?
「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」(提摩太後書三:15-17),既是上帝所默示的,就是絕對的、永不變變的;然而聖經 裡頭有一些是二千年前猶太人的文化、政治、風俗、民情,這些屬於人文方面的事務並非絕對的,而是相對的;例如耶穌告訴門徒「你們要互相洗腳」,洗腳是猶太 人要進屋前的一種生活習俗,耶穌主要是要門徒之間要互相服事,洗腳本身並不重要,然而至今卻有人仍拘泥於這種細節。
雅各書四章14節: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,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,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……」,聖 經並沒有說明用什麼油抹病人,然而舊約聖經(出埃及記三十章24節)提到用橄欖油,其實為病人禱告主要是雅各書四章14節中所說的「奉主的名」以及第15 節所說的「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……」,至於用什麼油抹他並不重要,那麼聖經為何多次提到橄欖油呢?因為這是中東地區的特產,請看申命記廿八章40 節:「你全境有橄欖樹,卻不得其油抹身,因為樹上的橄欖不熟就落了。」我曾經到過地中海一個小島叫米提里尼去訪問,這個島就在以弗所的對岸,這個小島就遍 植橄欖樹,可見橄欖油是中東地區的特產,因此,就地取材乃理所當然;然而,如果在不方便的場合也不必拘泥於什麼油。我記得五年前劉富牧師來休士頓,我陪他 去探訪一位生病的姊妹,我很清楚記得當他念了上述那段經文後,他從口袋掏出一瓶萬金油,抹在病人頭上然後按手禱告,可見要緊的是要靠信心,而不是橄欖油或 萬金油。
不論橄欖油也罷,萬金油也罷,這些都是芝麻小事,要緊的是,我們要求神賜給我們「得救的智慧」(提摩太後書三章 15節),求真理的聖靈光照我們,才能引導我們進入真理,否則吃上帝的靈糧,如果沒有屬靈的智慧就好比吃香蕉不懂剝香蕉皮,吃魚不懂吐出魚刺,會自陷於宗 教的泥淖,而無法得著蘊藏在真理裡面的自由。
我曾在「台福通訊」以及「休士頓聯合鄉訊」發表了一篇文章「絕對與相對的」,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,有一些兄姊鼓勵我多發表這些思考性的文章,其實我主要用意只是拋磚引玉,希望能藉此引發大家對真理的追求,就連我自己的看法也是「相對的」,是有待討論的。
聖經是神的話語,祂是絕對是永不改變的;然而人對聖經的領受卻是相對的;如果把相對的事情絕對化,就會產生許多 紛擾;君不見同樣一位上帝,同樣一本聖經,卻產生了幾百個甚至幾千個不同的教派;其實「上帝的道是活潑、是有功效的,比一切兩刄的劍更快,甚至魂與靈、骨 節與骨髓,都能刺入剖開,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,都能辨明。」(希伯來書四:12)
台北有一間教會叫「靈糧堂」,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好,因為上帝的話就是我們的靈糧,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二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(路加四:4)。既是糧就是要吃的,而且要消化成為營養,既是靈就要用屬靈的心去領受,而不是用我們有限的知識去理解。約翰福音十 六章13節「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,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」可是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,而是要靠聖靈的引導才能明白真理,所以研讀聖經不能只看字義還 要求靈意,例如馬太福音五章29、30節「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,就割出來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;若是右手叫你跌倒,就砍下來 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下入地獄。」有人讀聖經讀到這裡全身發抖,其實照靈意來解釋,上帝是要我們徹徹底底的悔改,如果在什麼地方跌倒,要 再從什麼地方爬起來,否則禮拜堂不是坐滿了缺眼缺手殘廢的人了嗎?
「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」(提摩太後書三:15-17),既是上帝所默示的,就是絕對的、永不變變的;然而聖經 裡頭有一些是二千年前猶太人的文化、政治、風俗、民情,這些屬於人文方面的事務並非絕對的,而是相對的;例如耶穌告訴門徒「你們要互相洗腳」,洗腳是猶太 人要進屋前的一種生活習俗,耶穌主要是要門徒之間要互相服事,洗腳本身並不重要,然而至今卻有人仍拘泥於這種細節。
雅各書四章14節: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,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,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……」,聖 經並沒有說明用什麼油抹病人,然而舊約聖經(出埃及記三十章24節)提到用橄欖油,其實為病人禱告主要是雅各書四章14節中所說的「奉主的名」以及第15 節所說的「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……」,至於用什麼油抹他並不重要,那麼聖經為何多次提到橄欖油呢?因為這是中東地區的特產,請看申命記廿八章40 節:「你全境有橄欖樹,卻不得其油抹身,因為樹上的橄欖不熟就落了。」我曾經到過地中海一個小島叫米提里尼去訪問,這個島就在以弗所的對岸,這個小島就遍 植橄欖樹,可見橄欖油是中東地區的特產,因此,就地取材乃理所當然;然而,如果在不方便的場合也不必拘泥於什麼油。我記得五年前劉富牧師來休士頓,我陪他 去探訪一位生病的姊妹,我很清楚記得當他念了上述那段經文後,他從口袋掏出一瓶萬金油,抹在病人頭上然後按手禱告,可見要緊的是要靠信心,而不是橄欖油或 萬金油。
不論橄欖油也罷,萬金油也罷,這些都是芝麻小事,要緊的是,我們要求神賜給我們「得救的智慧」(提摩太後書三章 15節),求真理的聖靈光照我們,才能引導我們進入真理,否則吃上帝的靈糧,如果沒有屬靈的智慧就好比吃香蕉不懂剝香蕉皮,吃魚不懂吐出魚刺,會自陷於宗 教的泥淖,而無法得著蘊藏在真理裡面的自由。